服务热线:028-85564648

新闻中心

您所在的位置 > 首页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三月三,上巳节


来源: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16-4-11 15:14:04     点击率:256

农历三月,是春的最后一月,即称作暮春、季春。而按照时节变化,三月又称为桐月、蚕月、桃月。称桐月、蚕月、桃月,其实显而易见,大抵跟该时节里的桐树花开、桃花纷飞大有关系。此外,《尔雅》中还将晚春的三月称为“寎”(bing)月。对此,清代学者郝懿行如此解读,“寎,本或作窉…….然则窉者,丙也,三月阳气盛,物皆炳然也。”所以,我们由此可知晓,三月是阳气上升,万物争春,草长莺飞的时节,亦是疾病多发的季节。



阳气旺盛的三月,人们总会盛着大好春光,约三五好友,一同外出踏春、赏花、曲水流觞。于是,王羲之留下了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褉事也……..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,虽无丝竹管弦之乐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的千古美文。文中提及的暮春之初,正是指的农历三月,而修褉之事则是我国传统的春褉,即三月初三上巳节的习俗。



上巳节,不如清明那般热闹,但不少地区仍保留着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,一直在传承。三月初三,作为春褉,同九月九的秋褉(重阳)共相呼应,两者本是召魂唤魄的日子,但随时间演化,逐步转变为洗濯去垢,消除不详的含义。《周礼》郑玄注:“岁时祓除,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”。记载了上巳节“祓除畔浴”的重要节俗,而汉刘歆《西京杂记》称:“三月上巳,九月重阳,使女游戏,就此祓禊登高。”则佐证了暮春、暮秋的两个修褉之日。



此外,上巳节也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,民间自古就有“二月二,龙抬头;三月三,生轩辕”的说法。魏晋以后,上巳节改为三月三,后代沿袭,遂成汉族水边饮宴、郊外游春的节日。



[关闭本页]  


成都利丰物业有限公司 © 版权所有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蜀ICP备14024379号-1 | 技术支持:明腾网络

Copyright © 014 成都利丰物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